首页 > 理论动态

[新闻直播间]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受好评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13日 | 来源:央视网2018年05月11日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5月11日,电视记录片《不朽的马克思》专家座谈会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举行。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杨宇军、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张宁、中央编辑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部主任冯雷,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文献信息部副主任刘强,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部处长吕增奎,原中央编译局局长韦建华,中央档案馆原馆长杨冬权,北京大学教授王东,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副所长冯颜利;总导演闫东等主创人员和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周刊》和《文艺报》等主流媒体代表出席研讨会。会议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委员会委员魏海生主持。

  两集文献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5月3日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首播后,收获各界好评。据统计,该片有9662万电视观众收看,央视网累计收视超2300万次,收视人数超2000万人。

  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前后期均以4K技术全流程拍摄、制作,并运用大量三维动画和特效设计等艺术手段,吸引了众多青年观众的关注。在创作期间,为真实的反映马克思人生历程和思想轨迹,主创团队通过实地考察,接触到大量经典的手稿和历史档案等,并将之融入到记录片中。专家认为,该片全面回顾了马克思理论思想创立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特别凸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别是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生动有力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彰显了其历久弥新的生命活力。

  专家观点: 

  我认为应该或许可以这么说,它是把这“三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扎扎实实的学术,和最现代的电视技术,加上呕心沥血的艺术追求,把它结合起来,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北京大学教授 王东

  这部片子就帮助广大的观众,帮助我们的青年朋友们,完成了一次穿越时空之旅,可以说,走向科学社会主义如日初生的时代,走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扬帆启航的地方。——原中央编译局局长 韦建桦

  这个片子的推出可以认为是一个转折,一个什么转折呢,就是更多的人喜欢马克思了,所以形成一股小的马克思热。——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 冯颜利

  比如大家都熟知的马克思中学时代关于职业选择的那段名言,片子当中居然拍到了那件马克思手稿,再比如马克思与燕妮结婚的那段故事,居然拍到了当年他们在现场的签到,这些珍贵档案的挖掘和运用,确实为本片增色不少。——中央档案馆原馆长 杨冬权

  创作者声音: 

  我们特别希望这部片子在国内外的观众当中,了解一个真实的马克思和他的一切,所以我们作为纪录片人,非常幸福地有机会用8个多月来完成这样一部片子,也是我人生当中非常难忘和记忆的这样一个过程。——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总导演 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