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鹏 康伟 |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04日 | 来源:理论网-学习时报 2022-06-03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回首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下分别简称“党史学习教育讲话”和“七一”讲话),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这些重要文献既是一个百年大党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征程的政治宣言,也是以新的叙事方式写就的一部中国共产党极简史。两个重要讲话和一个历史决议尽管角度各有侧重,但都精辟概括党的百年奋斗主题,精确界定党的百年历史分期,精准提炼党的伟大精神,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党史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重要遵循,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重大。
概括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主题,为系统梳理党的历史发展脉络提供了新视角
中国共产党一贯注重总结历史。而如何总结历史、以什么为主线把党的历史发展的丰富内涵和过程更加清晰地梳理和展现出来,是党史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党的历史不是单向或单线发展的,而是一个多方面展开的过程,如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等。
建党100周年系列文献对党的历史的总结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党史学习教育讲话”把党的一百年历史概括为:“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而“七一”讲话和《决议》则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视角对党的百年历史进行了审视和梳理,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主线来展开对党的历史发展每一阶段的论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所强调的,“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样,党的历史就不再仅仅是几个方面的发展史,也不再仅仅是几件大事的推进史,而是一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大主题统领下徐徐展开的巨幅画卷。党在每一阶段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每一阶段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创造条件,向前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在不断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直至这一进程不可逆转,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就是一部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奋斗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犹如一线串珠,党的一百年历史在这一主线的贯穿下变成一个有机整体,不再是可以随意拼摆的碎片化存在,也不再是可以随意切割的片段化存在。
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角总结党的历史,对党史研究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首先,把党的历史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大的视野中考察,贯通历史、现实、未来,充分体现大历史观,为党史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论。其次,将党的历史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的大背景大框架下,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是外在于历史的一种政治存在,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再次,把党的历史和中国近现代史有机统一起来,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与近代以来中国两大历史任务的统一性,有力回击了历史虚无主义割裂历史否定历史歪曲历史的错误论调。
界定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分期,为科学划分党的历史发展阶段提供了遵循
对于历史如何分期,不同的时代必然会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因为历史总是在不断向前发展。早在1942年3月,毛泽东就把中国共产党21年的历史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大革命时期、内战时期、抗日时期。1961年刘少奇把党的40年历史划分为两个时期,即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了三个时期的划分方法,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建党100周年系列文献在党的历史分期方面实现了重大理论创新,尤其是“七一”讲话和《决议》均把党的100年历史拓展为四个时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党史分期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
这一新的党史分期理论的一个最大亮点,就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作为一个单独的历史时期,首次把这一时期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个时期并列进行全面总结和集中论述,续写了党的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这一新的党史分期理论为新时代党史研究提供了重要遵循。首先,2012年党的十八大成为今后新的党史编纂和研究的重大时间节点。“七一”讲话和《决议》均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样,把2012年党的十八大作为一个新的重大时间节点,将同历史上1921年党的一大、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样,开启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时代党史研究要深刻阐释这一重大时间节点对开启党的历史发展新纪元的重大意义。其次,从发生学意义上明确了中华民族迎来强起来所对应的历史时期。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展开论述时,“七一”讲话和《决议》均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党史研究要全面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入探析强起来的内在逻辑和重要支撑。
精准提炼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为深入挖掘党的历史发展内涵提供了遵循
党的历史发展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自身发展壮大史又包括事业兴旺发达史,既是革命史又是建设史,既是一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各方面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伟大精神的演进史。建党100周年系列文献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就是对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进行了集中论述。
在“党史学习教育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同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如: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等等。
“七一”讲话和《决议》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大论断,突出表现在全面总结了党的伟大精神发展演进史,提炼概括出伟大建党精神,明确了党的精神谱系的源头。这是党史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新贡献,为党史研究指明了方向。
第一,系统总结党的伟大精神的发展演进史,为党史研究开拓了新领域。“七一”讲话和《决议》的一个很大亮点,就是在对党的四个历史时期的论述中,增加了党的伟大精神在各个时期的集中表现和时代特征这一新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党的伟大精神在四个时期的集中表现既有独立的深刻内涵,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是我们党一百年来所走过的艰辛历程的高度缩影。新时代党史研究要高度关注并深入研究党史发展的这一重要领域和重要内容,把党的伟大精神发展史更加完整而清晰地呈现。
第二,提炼概括伟大建党精神,推动对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相关研究再深入再创新。“七一”讲话把伟大建党精神精准提炼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32个字,填补了党史研究的一个空白。伟大建党精神既有深刻的历史烙印,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既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又有紧密的内在逻辑。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建党、建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以什么样的标准建党的问题,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信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为谁干的问题,回答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信仰、政治担当、政治品格、政治立场分别是什么的问题。这一重大成果必将推动关于党的创立的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明确党的精神之源,为党的精神谱系明确了源头。在“七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这是对党的精神之源作出界定,也是明确伟大建党精神同党的精神谱系中的一系列伟大精神之间的内在逻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各种精神尽管内容不尽相同,但都始终贯穿着伟大建党精神这条红线,都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背景的表现和展开,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各个方面各个侧面各个领域的延伸和拓展,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历史发展长河不同阶段的运用和发展。伟大建党精神是精神谱系的“本源”,是精神谱系的“基因”,是精神谱系的“根系”。新时代党史研究应进一步研究伟大建党精神同精神谱系之间“源”和“流”的深层逻辑,进一步研究党的伟大精神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作者分别系湖北省十堰市委党校教育长;教授)
(来源:《学习时报》2022年6月3日 A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