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理论视野

陶季邑、赵薇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中国世界大同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作者:陶季邑、赵薇婕 |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8日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一、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继承和发展中国世界大同传统的原因

 中国的世界大同传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对自由平等博爱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它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亦即“天下为公”学说。中国儒学创始人孔子在《礼记·礼运篇》中对其进行过描绘,认为“大同”是“天下为公”充满和睦友爱及众人生活幸福快乐的社会。 这里的“天下”是指华夏族或中华民族统一体。从中可见,中国历史上的“天下大同”起初是指“中国”一国范围内的“大同”。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外交流的拓展,中国人的“天下”外延逐渐扩大,超出“中国”范围。尤其是进入近代以后,中国仁人志士的“天下大同”有时明确地是指“世界大同”。如中国近代改良派代表人物康有为著有《大同书》,在该书中设想出一个理想的太平盛世——大同世界,这是“人人皆公,人人皆平”的人类社会远景。 特别是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前夕,中国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在与其同志交谈时就提到自己当时主张实行“世界大同”。 这在当时体现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剥削的中国人民对自由平等博爱理想世界的向往。

 进入新时代以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中国的世界大同传统继承、丰富和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中华民族向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同样,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同一个家园,应该是一家人;世界各国人民应当秉持”天下一家“理念,求同存异所以,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世界大同”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所怀有并追求的理念,当今中国人民自然应当秉持这个理念,兼济“天下”;各国也应担当起自己的一份职责,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那么,为什么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的世界大同传统能够被人类命运共同体所继承和发展呢?笔者认为,这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中国的世界大同传统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中国的世界大同传统认为“天下”为全世界人类所共有,“四海之内皆兄弟”。 它还主张世界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彼此讲求信用,和睦共处。7 中国世界大同传统中的这些理念颇有亲和力和感召力,自然十分有助于解决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种种重大问题。因此,习近平认为,包括世界大同在内的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8 这样,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人升华了中国的世界大同传统,自然同时亦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共同体理论,最终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向世界其他国家正确提出了如何应对当今世界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难题。

 (二)如今世界正面临着大的动荡变革,急需有效的治理。大国间博奕与疫情变化造成世界动荡。面对日益突出的各种带有世界性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寻找能够有效治理这些挑战的计划或方案。所以,倡导彼此尊重、包容以及相互帮助、共渡难关的中国世界大同传统在当今世界很容易焕发光彩。蕴含这种传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构想便应运而生,因为它正确地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样的时代之问。

 (三)新时代的中国正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并展现出大国担当精神。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在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快速,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中国在当今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可以说,新时代中国正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样,它有责任也有能力为世界人类发展和中外进步提供新的帮助。所以,新时代中国在吸收自己的世界大同等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提出要和世界其他国家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为当今世界和平与进一步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这个正在发展中的大国和社会主义最大国家在当今世界和国际事务中应有的作用

 总之,进入新时代以后,中国的世界大同传统能继承、丰富并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自然并非偶然。它从一个角度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意义,是当今中国和平发展和不断走向世界的必然结果。

 

二、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和发展中国世界大同传统的表现

 在新时代里,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的世界大同传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发展了中国世界大同传统中“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中国的世界大同传统弘扬“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亦即认为“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这种“天下一家”的大同观反对任何国家或民族搞自私自利的行为,强调“天下”的统一体,诸如:“四海之内皆兄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计利当计天下利”。

 人类命运共同体吸收了上述“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如:人类命运共同体认为当今天下亦即所有国家或民族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当今世界各国虽然在政治建设和上层建筑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仍然具有一些共同利益和准则,尤其是目前需要应对共同的挑战,如气候变化问题和国际性的恐怖主义等一系列现存难题。正如习近平所说,世界各国人民都在同一个地球村和同一个时空里生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就是构成了“命运共同体”。所有国家都无法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世界各国也都无法退回到以前的自我封闭的孤岛。

 正因此,在当今世界既充满希望又面临诸多挑战的情况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便继承发展了中国世界大同传统中的“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华民族历来向往“天下一家”“天下为公”。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包括中国人民都应怀有“天下一家”理念,一起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发展中国世界大同传统中“义利并举”的义利观

 中国的世界大同传统弘扬“以义为先,义利并举”的义利观。它认为“义”乃人类的“良知”,是普遍存在于人类本性之中的道德。“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它还将“义”作为理想人格来加以追求,认为甚至还要为此牺牲生命;相对于“义”,“利”就是个人的利益,其地位次于“义”。

 上述中国世界大同传统中的义利观在新时代里又被人类命运共同体所继承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认为当今的“义”是要做到义利兼顾,讲求正义、道义和信义,同时强调所谓的“利”不是纯粹让渡利益,而是要在对外实践中实现“利”“义”的统一,具体说来,“以义为先”,“义利兼顾”,不损人利己、你输我赢,而是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不同的国家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绝不能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要不断地提升自己以促进共同进步。

 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世界大同传统中“以义为先,义利并举”的义利观。习近平说过, “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念之一;当今世界上的一些人生活得好,另一些人生活得差,这并非好现象。大家都应当共同快乐和幸福地生活。世界各国都应当走共同发展之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今后更应当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利”是要互利共赢,达到双赢。我们中国有义务对世界上一些贫穷国家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有时还要做到重义轻利。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发展了中国世界大同传统中的“协和万邦”思想

中国的世界大同传统倡导“协和万邦”。它出自《尚书·尧典》,强调各邦国或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彼此友好往来,实现“天下太平”,这其中蕴含着希望整个世界充满和谐的情怀。历史上的中国总体上一直在追求“协和万邦”,亦即中外和谐共处,追求“天下大同”。正如习近平所说,我们的先贤一直主张“协和万邦”,以此作为当时的邦交原则,并追求“天下大同”这个目标。 这是历史上中国人民和谐人际关系观的对外延伸。

 上述中国世界大同传统中的“协和万邦”思想也在新时代里被人类命运共同体所继承发展。事实上,人类只有我们这个地球,世界各国都共处在我们这个世界。 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当今各国或各民族要和睦相处,彼此应平等相待、互相商量、取长补短、兼收并蓄,追求和平、合作、共赢,最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世界大同传统中的“协和万邦”思想。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协和万邦”;所以,我们认为,世界各国人民都应当成为“一家人”,都应彼此理解和能够实现求同存异,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发展了中国世界大同传统中的“和而不同”思想

 中国的世界大同传统在倡导“协和万邦”的同时又主张彼此可以保持“不同”,概而言之,就是“和而不同”。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而不同”思想,比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意是指世界事物都可以在保留各自特点的情况下和谐共生,各族文明因其生长的环境和历史背景及民族传统迥然不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单一的事物不能构成一个复杂的世界。世界是在事物的不断运动和变化中发展的,人类社会离不开和谐共处的环境。因此,对待万事万物要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也要承认世界各国文明的丰富多样性。

 上述中国世界大同传统中的“和而不同”思想亦在新时代里被人类命运共同体所继承发展。因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主张尊重各个国家包括南北差异,尊重多样文明,坚持公平包容,交流互鉴、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谐但存异,以尊重各国主权为前提,走出一条彼此包容和接纳的共同发展之路。正如习近平所说,各国国情存在差别和分歧,这是正常的。所以,我们所有国家都应当尊重彼此选择的发展之路,在开放包容的基础上交融互鉴,在良性竞争的同时互利合作,共同构建我们的命运共同体。

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世界大同传统中的“和而不同”思想。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天下一家”“协和”。所以,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都应怀有“天下一家”、彼此和谐相处等理念,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发展了中国世界大同传统中的中国自强不息精神

 中国的世界大同传统充满自强不息精神,提倡“治国”“平天下”。如《礼记·大学》中说:“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孟子》亦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中国历史上,一些仁人志士在追求世界大同和“平天下”时主张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只有这样才能为“天下”亦即世界的进步作贡献。习近平曾说,我们民族具有这样的传统,亦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上述中国世界大同传统中的中国担当思想同样在新时代里被人类命运共同体所继承和发展。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中,中外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家园,都面临着共同的挑战,所以,中外都不能回到以前那种自我封闭的状态;中国共产党不仅要为中国人民谋求幸福,而且为全人类谋求进步。中国人民愿意与其他国家的人民一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此理念的指导下,新时代的中国进一步加快自己各方面的发展,如在人文教育科技领域向世界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超过30%。可以说,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自身实力及其努力也有关。习近平对此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直为中国人民谋求幸福和中华民族谋复兴,同时为人类谋求和平发展。“中国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我们中国还要为世界提供出更多的机遇并同世界其他国家一起分享。 中国人民不仅自己要过上美好的生活,而且对外要追求实现天下大同,实现中外互利共赢。

 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世界大同传统中的中国自强不息精神。习近平曾说,“天下太平、共享大同”是历史上中国人民的伟大理想;新时代的中国人民仍然向往世界太平,希望同世界所有国家一起共谋和平。历史上中华民族追求和平、和睦、和谐,今日中国不仅要有助于世界和平,而且将继续以自己的新的发展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

 显然,在新时代里,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的世界大同传统。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政治愿望和伟大抱负,洋溢着独特的中国风格。

 

三、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和发展中国世界大同传统的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历史上的世界大同传统,这不论对新时代中国,还是对当今世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意义有以下三方面:

 (一)为当今乱世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如前所述,中国的世界大同传统弘扬“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认为“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倡导“以义为先,义利并举”的义利观,主张“协和万邦”,友爱同时彼此可以保持“不同”,共同努力“平天下”。中国世界大同传统中的这些积极方面符合当今世界和平、相互合作和共同发展的总体趋势,顺应目前世界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大潮流,表达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憧憬,所以在新时代里能够被人类命运共同体所继承和发展,成为新时代的“世界大同”“天下大同”。它目前已被写进联合国多个文件里,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研究。这进一步彰显了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文化根基的中国传统文化之时代魅力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力。

 (二)在一定程度上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共同体理论

 马克思的共同体理论告诉我们:作为历史主体的现实个人基于特定的群体关系存在,个人活动进行乃至其价值实现均务必以群体提供的客观条件作为必要的依托,且要受着其固定规则之制约。人类社会本身就是具备特定社会关系体系和结构形式的共同体;而这个共同体又为实现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与人类解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21马克思的共同体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里自然需要中国化。当今中国共产党人在审视当今世界发展问题的过程中批判性地吸取了中国世界大同传统的精华,如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天下一家”的大同观,认为当今所有国家或民族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吸收和创新了儒家传统的“义利观”,提出“以义为先,义利并举”的富有时代特色的义利观;植根于“和合”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倡导以‘协和万邦’即和平共处为邦交原则;吸收“和而不同”的传统思想,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多元文化交融共存的智慧;倡导“治国平天下”,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展现新时代中国要自强不息精神。所有这些就为新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使得历史上马克思的共同体理论在新时代里增加了中国因素,洋溢着中国精神和风格,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共同体理论。这个科学理念正好回答了当今时代世界发展中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为破解当今世界发展难题和人类社会今后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主张。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把马克思的共同体理论从理想追求变成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实践,这自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向前发展。

 (三)为新时代中国如何治理好自己以有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提供了有益启发

 如前所述,中国的世界大同传统认为中国人民在追求世界大同的过程中要有担当精神,先“治国”,后才能有助于使“天下”太平。这就为新时代中国人民如何为当今如何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提供了有益启发。在新时代里,我们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本身就很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要继续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具体说来,我们要继续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夯实好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例如,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将为世界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使全球化今后更加朝着开放、互惠以及共赢的大方向发展;努力完善自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帮助建设美丽中国,创造清洁美丽的世界等。习近平说得好,中国的事情做好了,这本身就十分有益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今中国要给世界创造出更多的机遇,并且还要与世界其他国家分享机遇和成果。
     总之,在新时代里,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的世界大同传统,这对当今中外和平与实现共同发展都颇有价值。这从一个角度说明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有益于世界进步,新时代中国继续走着和平发展之路。

 

四、结 语

 

综上,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的世界大同传统本身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如中国的世界大同传统颇有亲和力和感召力,有助于解决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另外,当今世界正进入动荡变革的新时期,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理;中国日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并要彰显我们中国这个大国的担当。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大同传统能被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所继承和发展,如中国世界大同中的“天下为公”这一社会理想、“以义为先,义利并举”之义利观、“协和万邦”和“和而不同”的思想以及中国自强不息精神。在此基础上,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中国世界大同传统的吸收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如为全球治理变革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共同体理论,也为新时代中国如何“治国”以有助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当然,中国的世界大同传统建立在落后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只是主观臆想的关于未来太平盛世的蓝图,具有浓厚的空想色彩。因此,我们在新时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既要汲取其精华,同时要剔除其糟粕。人类命运共同体更重视国家对世界的认同和参与,强调世界人民团结、合作及共同发展,以国家融入世界,从而实现本国的价值。我们相信,今后在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建全球治理新秩序的过程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将会有更多的体现。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参考文献:

①礼记[M]. 北京:中华书局,2017.

②康有为. 礼运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87.

③冯自由. 革命逸史[M]. 北京:中华书局,1981.

习近平. 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 人民日报,2017-12-2(2).

⑤严文波. 中国传统“和合”理念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J]. 红旗文稿,2020(16).

⑥张燕婴译注. 论语[M]. 北京:中华书局,2016.

⑦迪丽努尔·穆塔力甫. 中国周边外交“亲诚惠容”的新理念[J]. 学理论,2019(11):43.

⑧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⑨司马迁. 史记[M]. 北京:中华书局,2014: 801.

⑩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⑪王毅. 坚持正确义利观,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外交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N]. 人民日报,2013-9-10(7).

⑫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读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 188.

⑬王国轩译注. 大学·中庸[M]. 北京:中华书局,2007.

⑭习近平. 把握时代机遇,共谋亚太繁荣——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发言[N]. 人民日报,2018-11-19(2).

⑮万丽华译注. 孟子·离娄上[M]. 北京:中华书局,2007.

⑯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5-19(2).

⑰习近平.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 人民日报,2019-8-14(6).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微观察·习近平主席的这一周[N]. 人民日报,2019-5-5(1).

⑲习近平. 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4-3-29(2).

⑳习近平. 坚定信心、共克时艰,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N]. 人民日报,2021-9-22(2).

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原文发表在《华商论丛》2022年第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