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师小飞 毛燕 |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27日 |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2025-01-27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根基在基层、重心在基层、力量也在基层。习主席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治理的根基是否稳固,关乎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科技赋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中夯实国家治理之基。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激发基层治理效能。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习主席强调:“要持续夯实基层基础,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推动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要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建立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涉及基层治理重要事项、重大问题都要由党组织研究讨论后按程序决定。要探索建立“党建+网格+网格员”的基层治理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压紧压实基层治理责任,以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细落实。
数字赋能智慧社区建设,拓展基层治理路径。“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智慧社区是充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打造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与服务的社区治理新形态。要积极探索智慧社区建设有效路径,将数字技术运用于基层治理,把智慧社区建设作为发展数字经济新引擎的应用载体,作为防风险、保安全、强服务、提质效的基础工程来抓。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推动就业、健康、卫生、医疗等服务“指尖办”“就近办”,建设便民惠民智慧生活服务圈,努力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前,我国在智慧社区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各部门、各地方应因地制宜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社区作为试点,集中资源与力量进行智慧化改造,进一步推动数据共享、业务融通、工作协同,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基层治理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枫桥经验”的理念在于“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实现社会矛盾的就地化解。要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确保矛盾纠纷调处既符合法律规范,又贴合群众需求,切实把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好、合理诉求解决好,争取把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关系公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等形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建议,让群众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要坚持党领导下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鼓励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提供专业化服务,支持企事业单位参与社区建设,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使不同社会主体既各尽其能、各展其长,又优势互补、良性互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
来源:《中国解放军报》2025年1月27日 第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