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院推荐

李 蓉: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纪念党的七大召开80周年

作者:李 蓉 |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9日 | 来源:求是网 2025-04-28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1945年4月至6月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

党的七大的召开,经过了长期的充分的准备。从1928年在莫斯科召开党的六大,到1945年召开党的七大,其间相隔17年。193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近期召集七大,并成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席的准备委员会,负责大会的筹备工作。但后来因战争环境及其他条件不成熟,七大的召开多次延期。为了筹备大会的召开,党的七大准备委员会秘书处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方党组织在口头上文字上宣传七大召集对于争取抗战胜利的重要性和意义;努力在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斗争中建立与扩大全国地方党的组织;选拔培养与训练党的优秀干部准备为出席大会代表的候选人;准备好大会的意见和提案,等等。

能否选出最优秀的、最为党员群众所信托的党员代表,是保证大会成功的十分重要的条件。因此,各地在党的七大代表的选举中,都按照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要求:“应在努力发展党与巩固党的基础之上,依照民主的方法,适时地进行选举,使那些最优秀的最为党员群众所信托的干部与党员有机会当选为大会的代表,使七次大会能够集全党优秀代表于一堂,保证大会的成功。”各地选出的都是最优秀的代表。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从各个敌后根据地和大后方集中到延安,准备出席大会。路途艰险,有的代表遭遇敌人袭击负重伤,还有的不幸中弹牺牲、被捕遇害。为避免再发生此类事情,中央专门给各根据地发出通知,要求派部队护送以保证过路代表安全。从华南等地赴延安路途遥远、险象环生,有的代表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行军才抵达延安,被毛泽东同志誉为经过了一个“小长征”。

因大会延期,党的七大代表们除个别人因工作需要调到延安的机关工作,大多数人集中在中央党校学习。在此期间,他们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第一次较为全面深入地学习党的历史和若干文献,面对面地听取毛泽东同志等党的领导人的报告。1942年2月1日中央党校开学,毛泽东同志参加开学典礼并作《整顿党的作风》报告,8日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反对党八股》的报告。整风运动在全党普遍展开。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要完成打倒敌人的任务,必须完成这个整顿党内作风的任务。”

整风运动,精读党中央规定的整风文件是第一步。党的七大代表认真阅读整风文件,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同时进行思考并和同志们讨论。学习文件告一段落后,进行了考试。经过毛泽东同志修改过的考试题目有:什么是党的学风中的教条主义?你所见到的党的学风中的教条主义最严重的表现是哪些?你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曾否犯过教条主义错误?如果犯过,表现在哪些方面?已经改正了多少?什么是党的学风中的经验主义?你在工作中经验主义偏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已改正否?今后将如何改正?你接到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后,怎样根据它来检查并改造或准备改造你的工作?回答这些既具体又尖锐的问题,必须结合科学的理论和个人的具体实际,经过认真而深入地思考,触及灵魂深处地严格解剖和反省,才能给出答案。

经过整风运动,经过革命胜利与失败的反复比较,整顿学风,整顿党风,整顿文风,代表们认识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形式主义对革命的严重危害,结合党史,十分认真地联系自己思想的实际、工作的实际,检讨自己,审视自己对党和人民事业是否忠诚,同群众是否有密切联系,在复杂的环境中能否独立决定方向并不怕负责任解决问题,是否遵守党的纪律,等等,澄清了思想上的一些模糊、糊涂观念,使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内深入人心。经过党内反复讨论,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对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为筹备党的七大而举行的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党以后特别是党的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一段党的历史及其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一致,增强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为党的七大胜利召开创造了充分条件。

1945年4月23日,党的七大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开幕。毛泽东同志在开幕词中指出,大会的重要意义在于关系全中国四亿五千万人民的命运。我们这个大会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全中国人民解放出来。要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要团结全中国人民、团结全世界人民、争取最后胜利。我们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外一种黑暗的前途和黑暗的命运。

毛泽东同志的开幕词鼓舞人心,朱德同志的讲话也让人感慨万千。朱德同志说:“这次开会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我们自己修的房子里开会。过去是租的人家的房子秘密开会。”这是中国共产党20多年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真实写照。按照大会议事日程,4月24日毛泽东同志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报告包括5个部分: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全党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这份4万字的报告,内容极为丰富,是中国共产党争取抗战胜利、建立新中国的纲领性的文件。《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报告印发给了代表,毛泽东同志在会上又就报告中没有展开的路线问题、几个政策问题、关于党内的几个问题作了口头报告。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期间还作了关于讨论政治报告的结论、关于选举问题的讲话和闭幕词。

之后的会议中,朱德同志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刘少奇同志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同志作《论统一战线》的发言。还有任弼时、陈云、彭德怀、张闻天、陈毅、叶剑英、杨尚昆、刘伯承、彭真、聂荣臻、陆定一、乌兰夫等20多名同志作了发言。这些报告和发言从各个方面论述党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组织路线的内容和基本精神,总结党20多年的历史经验,并对各条战线的任务和政策提出具体意见。大会经过深入讨论,一致通过关于政治、军事、组织方面的报告,通过了政治决议案、军事决议案和新的党章。

党的七大选举工作经过充分酝酿,候选人名单先由各代表团小组提出,经过充分讨论后进行预选,再提出正式候选人名单,最后举行无记名投票选举。以这样的民主方式进行选举,在党的代表大会历史上是第一次。选举中坚持了三个原则:一是对过去犯过错误的同志,不要一掌推开,只要承认错误,决心改正错误,还可以入选;二是对于中国革命在长期分散的农村环境中形成的“山头”,既要承认和照顾,又要缩小和消灭,要把各个地方、各个方面的党的先进代表人物都选进来;三是不要求每一个中央委员都通晓各方面知识,但要求中央委员会通晓各方面知识,因而要把有不同方面知识和才能的同志选出来。最终,党的七大选举产生由中央委员44人、候补中央委员33人组成的新的中央委员会。

6月11日,党的七大举行闭幕式,毛泽东同志致闭幕词。他高度评价七大的历史作用,说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一个胜利的大会,一个团结的大会;号召全党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全国人民一起,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最后,全体代表高唱雄壮的《国际歌》,大会执行主席彭德怀同志高声宣布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会场上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代表们都非常激动而振奋,站在那里,不愿离去。

6月19日,党的七届一中全会在延安召开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康生、高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彭德怀等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为中央书记处书记;选举毛泽东同志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党的七大选举产生的新的中央委员会,是一个具有很高威信的、能够团结全党的坚强的领导集体。

代表们回到各地,认真传达党的七大精神,努力贯彻党的七大制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同时,按照党的七大制定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为实现中国工业化的宏伟目标而奋斗。代表们坚信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我们是能够完成我们的伟大政治任务的”。党的七大发出的号召成为代表们的自觉行动:“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不久就要诞生了,让我们迎接这个伟大的日子吧!”

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党的七大所确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后,横扫千军如卷席,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军队,推翻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在1949年10月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也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党的七大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们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走向成熟,给我们留下了诸多重要启示。

第一,必须坚持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的政治报告中有一段名言:“三次革命(指大革命、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的经验,尤其是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实现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不可能,彻底结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不可能,彻底结束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不可能,彻底结束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不可能,彻底废除外国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也是不可能的。历史证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能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都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前,坚持党的领导是绝不能含糊和动摇的重大原则问题。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团结统一是胜利的保证,只有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毛泽东同志强调:“在党内,在革命队伍内,我们有一条方针,就是团结,在原则基础上的团结。”“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为什么要看齐?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全党的团结。为了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能够历经千锤百炼仍然朝气蓬勃,应对好面临的风险考验,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第二,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科学理论作为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党的灵魂和旗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教条化的错误倾向,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损失。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是党的七大的重要贡献。从此,全党就有了在政治上、思想上取得一致的牢固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思想为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毛泽东思想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它培养的大批骨干,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固本培元和守正创新相统一,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一步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坚定不移用这一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见行动、求实效。

第三,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将“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从党的性质和宗旨出发,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提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在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时,刘少奇同志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大会通过的党章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问题,即“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此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在革命战争年代汇聚起人民群众源源不断、永不枯竭的拥护和支持。

不论是弱小还是强大,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都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个举世惊叹的人间奇迹。正是因为对初心和使命坚守不移,我们党才始终保持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保持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真心诚意为人民服务,真心诚意关心和解决人民群众的疾苦,我们党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夯实群众基础,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必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开展自我批评,进行自我革命。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总是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自觉进行自我革命,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的毒瘤,一次次解决自身问题,从而引领伟大的社会变革。在党的七大上,代表们在讨论大会的报告和发言时畅所欲言,或具体总结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在革命斗争中的经验教训,或对过去党内所犯错误,特别是“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深入开展批评。犯过错误的同志也进行自我批评,内容大多数是以亲身经历,回顾总结工作经验及教训,说明遵义会议以来党的路线、方针的正确性,同时也检查自己。毛泽东同志指出,对犯错误同志采取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的态度,既看到他们所犯错误,又充分肯定他们为党为革命做出的贡献。在党的七大上,代表们发自内心的由衷而真诚的自我批评,完全是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按照共产党员党性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体现出共产党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高度自觉性。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坚持党的性质宗旨、初心和使命,就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谋私利;就要具有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能够谋根本、谋大利,能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检视自身、常思己过;就要不讳疾忌医、不文过饰非,及时发现和解决因为形势任务、外部环境变化和党员队伍自身变化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我们党追求的理想崇高而神圣,肩负的使命艰巨而繁重,只有以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警醒自己,以自我革命精神锻造自己,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才能确保党始终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提出自我革命、能够推进自我革命的底气所在。

第五,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许多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前进道路上充满艰辛和挑战,必须在思想上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提醒全党:我们现在还没有胜利,前面还有困难,必须谨慎谦虚,不要骄傲急躁,全党要加强团结。我们的困难,也是现实而客观的存在。毛泽东同志还列举了17条困难,提出要“准备对付非常的困难,对付非常的不利情况”。这就需要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坚信 “我们一定要胜利”。因为“毛铁炼成钢,是要经过无数次的敲打的”。中国共产党也是在实践中不断经历风吹雨打、千锤百炼,在战胜重重困难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始终保持敢于斗争的鲜明政治品格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顽强拼搏,砥砺前行。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同时也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在新的征程上,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不畏强敌、敢于斗争,不惧风险、砥砺前行,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

(作者: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红旗文稿》2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