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集锦 > 海外政要学人看中国 > 看中国政要

阿根廷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马塞洛•法比安•罗德里格斯:阿中两党关系的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

作者:〔阿根廷〕马塞洛•法比安•罗德里格斯著 楼宇译 |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6日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0年第9期“国外共产党和左翼看中国共产党百年”栏目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巩固其政治力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8年后的1949年,中国这个拥有近5亿人口的大国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由此,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开启了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进程。阿根廷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虽然在某些特定历史背景下曾有过争论,但两党的关系是建立在两种革命力量之间的深厚友情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阿中两党在政治合作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成果。在此,我想简单梳理两党的关系以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一、阿中两党关系的历史回顾

……略

当前,建立在同志友谊、团结一致、国际主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阿中两党关系不断加强、稳步发展。……2020年9月,应中国驻阿大使馆之邀,科特总书记接受了一场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专访。他在采访中强调: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赢得了全世界甚至其敌人的尊重。我们认识到,虽然社会主义尚处于建设阶段,但中国的这些成就正彰显社会主义在解决人类问题方面的优越性。于1949~1953年出任美国国务卿的迪安•艾奇逊(Dean Acheson)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断言:“中国人口众多,因此,中国永远不可能战胜饥荒。即便是中国共产党,也无能为力。”显而易见,中国已用事实有力地驳斥了迪安•艾奇逊的观点。代表帝国主义的这些预测,诸如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预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失败的言论,无一不被现实击碎。特别是自1978年以来,在综合考量中国的现实情况和国际形势后,中国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开始了改革开放。由此,中国逐渐从一个发展中国家走向世界强国。中国从未停止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让7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一场切切实实的胜利,具有超越时代的象征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

阿根廷共产党多位总书记有幸访问中国并与中国共产党政要交流经验,这些片段集中体现了阿中两党关系的重要历史节点。整体而言,阿中两党拥有兄弟般的友谊,互相团结,彼此尊重,仅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因国际共运内部的争论和分歧而导致关系一度受损。幸运的是,两党关系最后重修于好,稳步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积累的丰富经验引起了全世界人民尤其是各国共产党的特别关注。一个国家是如何发展成世界强国并通过其行动重塑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我们正在不断努力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中国的成就体现在诸多方面,在此我们想强调的是,从历史上看,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及其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所处的重要地位是史无前例的。这让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受到了严重质疑和挑战。

我们还应注意到,40多年来,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整个人类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贫困率从1981年的88%下降到2019年的1%,使几亿人摆脱了贫困。与此同时,得益于科技的发展,中国在专利研发和申请方面已位居世界前列。中国还推动建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上海合作组织等机构,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与多个国家签署了多种自由贸易协定和其他合作协议。上述种种,使中国一跃成为包括阿根廷在内的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1949年至今,中国历届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人自始至终都恪守初心,遵循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从中国国情出发并结合国际形势,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在政治实践中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及中国文化相结合。由此,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成为中国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丰厚文化的一部分。在201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申了这一观点:

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困难和矛盾时表现出的灵活性、适应性、勇气和决心是非凡的。他们勇于尝试探索,善于总结经验,即便犯了错误,也能正确对待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中国共产党向着既定目标前进。他们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人才不断努力,进行理论创新,独立自主探索发展道路。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了足以应对挑战的强大理论基础和政治实力。他们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础,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出发,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和理论创新能力。这些都令人钦佩,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深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项伟大的思想工作之所以能顺利开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之所以能得到显著改善,均离不开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可与支持。中国共产党在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遇上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恰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佳的例子:中国抗疫之所以能取得成功,离不开中国人民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他们能严格要求自己,积极配合中国政府出台的各项防疫措施。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全世界都处于艰难而特殊的时刻。在此背景下,再次凸显了团结一致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中国为国际抗疫做出了巨大贡献,展现了中国的责任与担当。中国已经向阿根廷提供了大量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试剂和其他医疗物资,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中国人民与阿根廷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值得一提的是,阿根廷航空执行了史上首次直飞中国的航行任务,一次次从中国运回对我国抗疫至关重要的医疗卫生物资。

中国出色的抗疫工作,使其成为迅速高效、组织有力和团结精神的典范。中国取得的抗疫成果以及对人民群众的关怀与重视,向全世界展示了科技水平、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当全球陷入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卫生紧急状态之际,正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得到充分彰显之时。诸多事实证明了这一点。由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国家得到了有效解决,这就是一个无可辩驳的明证,充分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虽尚处建设阶段,但相较于资本主义已凸显其制度优势。除了中国,古巴、越南、尼加拉瓜和委内瑞拉的表现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推行和实践社会主义的国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这些国家,政府把人民的健康视为一项基本的人权,高度重视建设一套覆盖面广、设施齐全、人员配备充分、组织有序的卫生体系,始终把保障人民的健康置于首位,而不是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把医疗商品化,一切以盈利为目的。2020年9月,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呼吁要加强国际合作、团结抗疫。习近平指出:

75年前,中国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支持建立了联合国。今天,秉持同样的担当精神,中国积极投身国际抗疫合作,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贡献中国力量。我们将继续同各国分享抗疫经验和诊疗技术,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确保全球抗疫物资供应链稳定,并积极参与病毒溯源和传播途径全球科学研究。中国已有多支疫苗进入Ⅲ期临床实验,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优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3]

分析当前形势,我们应当注意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引发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已让资本主义制度深陷重重危机。这场危机已成为一场文明的危机。在资本主义文明危机与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危机交织的大背景下,关于后疫情时代社会及其可替代方案的讨论与研究进一步扩大、加深。一个多世纪前,罗莎•卢森堡曾提出选择“社会主义还是野蛮状态”。现如今,我们再次面临这一困境。

资本主义制度经历的危机——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在“向右转”——呈现令人担忧的趋势。这是因为,当陷入持续危机时,资本主义的生存选择就是依赖两个多世纪以来它所建立的庞大的保守资产阶级文化遗产,而且近50年来全球化进程已使之遍及地球的每个角落。帝国主义大规模的野蛮侵占,迫使诸多外围国家不得不选择屈从,从日益衰落的资本主义的残余中存活下来,而且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新法西斯主义正在蔓延。

这场危机再次凸显了两种理念之争。这两种理念对社会和人类命运持有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是资本主义,将所有社会关系都商业化,倡导消费主义、个人主义、剥削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另一种是社会主义,追求的是另一种社会和经济模式,倡导健康、教育、文化等不是市场上可交易的商品,而是人民的权利。

在此背景下,我们看到帝国主义如何启动新一轮运作,在多个国家推波助澜、破坏其社会稳定。比如,有些国家干涉中国内政,在香港制造事端。由美国主导的反对共产主义和反对中国的运动也是帝国主义采取的战略之一,拉美国家中一些最反动的部门也是其附庸。正是这些部门在制造事端,用实施一系列破坏稳定的政策来针对拉丁美洲的进步政府和左翼政府。比如,玻利维亚的政变事件,古巴、委内瑞拉和尼加拉瓜遭到的威胁等。上述种种,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和各方协调行动的必要性。因此,对于所有共产党和革命党派而言,进一步密切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丰富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共产党有无数成功的决策,也有过失败和挫折。但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和经验使成千上万的人摆脱了贫困,极大地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不是贫困和剥削的平等分配,而是彻底解决贫困和剥削问题的途径。这是我们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任何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可能将其视为目标。此外,随着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已经对美国的霸权起到了遏制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经验非常成功,但其从不输出“中国模式”,而是强调每个国家都应该从各自国情和具体实际出发,去探索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多种阐释和解读,我们在拉丁美洲杰出的共产主义运动领袖、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秘鲁共产党创始人何塞•卡洛斯•马里亚特吉(José Carlos Mariátegui)撰于1927年的《致工人代表大会》一文中找到了相似的观点:

某些人错误地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套死板的、一成不变的理论,所有国家都可以拿来即用,不论其属于何种“历史气候”、位于何种“社会纬度”。实则不然,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植根于现实、以事实为依据的理论思想。马克思从历史深处汲取了他的方法。无论是哪个国家或哪个民族,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与行动都应该从每个国家或民族的具体环境出发。由此,马克思主义会出现多种不同的“变体”。

此后,马里亚特吉于1928年再次强调:“我们不希望社会主义在美洲仅仅是一种复制或抄袭。美洲的社会主义应当成为一项伟大的创举。”

我们正逐步加深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的认识,逐步了解中国共产党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知灼见。我们向领导这一伟大进程的中国共产党致敬。这既是任务,也是挑战。对于那些为建立超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另一种制度而努力奋斗的人而言,这项任务不仅令人振奋,更是责无旁贷。

为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目标,应该从一种全新的、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意识出发,考量发展中的共产主义的多种形式,探索共产主义的多元化和普遍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站在战斗的最前线,努力奋斗,团结被剥削被压迫的人民,朝着平等、自由、和平和兄弟情谊的目标前进。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各式各样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但对资产阶级而言,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这都是他们永远无法企及的目标。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和协调革命性的举措和对抗资本主义的国际主义行动,以及如何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及后疫情时代将各国人民团结起来,与来自各大洲的同志齐心协力,采取全球倡议,共同推进理论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构建一个不被大型资本主义跨国集团集中管理和控制的国际信息网络,一致、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作者:马塞洛•法比安•罗德里格斯(Marcelo Fabián Rodríguez),阿根廷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教授

译者:楼宇,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