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集锦 > 海外政要学人看中国 > 看中国政要

英国共产党总书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成功经验与重要贡献

作者:〔英〕罗伯特·格里菲斯;李鑫译 |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6日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一、20世纪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发展进程的主要节点

    人类在21世纪走得愈远,对20世纪历史的认识就愈发清晰。因而,人们现在越来越能够理解中国革命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界历史意义。

在此之前,中国最广为人知的是古代文明和各朝征战,然后就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然而,仅以卑微的投降和屈服来描述那个时代的中国是片面的。19世纪40—50年代的鸦片战争,交织着中国人民反对英法帝国主义的大规模抗争。甲午战争期间,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反侵略斗争的光辉篇章。1899—1901年的义和团运动同样表达了中国人民摆脱外国统治的渴望。此后,帝国主义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中国人民再次奋起反抗外国侵略和国内压迫,最终在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这是中国发展进程中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

遗憾的是,中华民国并无发展壮大的机会。在军阀混战、日本展示对中国的领土和经济野心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末签订《凡尔赛和约》的背景下,外国帝国主义的统治进一步加强。中国人民又一次奋起抵制,展开轰轰烈烈的民族主义运动。在动荡不安中,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这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重大事件。陈独秀、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拥护马克思主义,从俄国十月革命中汲取灵感。他们响应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号召,组建了中国共产党。

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可以看到,各国共产党大都有组织地发端于本国人民的斗争,并通常以工人阶级为其核心。与英国共产党一样,中国共产党也是在中国人民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不是从外部建立的,也并非舶来品。这一时期的其他重要事件包括国共合作破裂、长征和抗日战争,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现代发展史上的第三个决定性事件)达到高潮。至此,中国挣脱了帝国主义的枷锁。

此后,中国取得了许多伟大的历史成就,同时也经历了一些挫折。比如,中国人民志愿军坚决抗击美帝国主义对朝鲜的侵略及其对中国主权的威胁,苏联的援助为中国现代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等等。站在21世纪回溯历史,现代中国发展中第四个世界性历史事件无疑是1978年开启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央计划、关键部门的公有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引入外资,以及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国际化战略,所有这一切使中国变成了一个经济和政治强国。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成功经验

    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成功地领导了革命,并致力于从自身条件出发建立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英国的工业化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奴隶贸易、奴隶制度和帝国掠夺的基础上,而美国的工业化则建立在种族灭绝及对移民和奴隶过度剥削的基础之上。

但中国的工业和技术转型并未以牺牲国内外任何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自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奉行有利于广大劳动人民及其家庭的经济发展战略。尽管也曾出现过一些失误,但总体上看,婴儿死亡率下降了95%;平均预期寿命翻了一番,几乎接近80岁;自1978年以来,超过8.5亿人摆脱了贫困。

1987年4月,邓小平曾对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理卢博米尔·什特劳加尔(LubomIr Strougal)说:“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现在我们正在向这个路上走。”[1]

这些睿智且富有先见之明的话语提醒我们,在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国共产党不能骄傲自满,必须从社会主义实践出发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在这方面,中国共产党展现出能够发现问题而且果断采取行动纠正问题的卓越能力。比如,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采取的迅速而彻底的措施:打击腐败、解决广大农村内陆地区与较发达城市和工业地区之间的经济和社会不平等问题,等等。同时,中国共产党还拥有另一大优势,就是既能制定并寻求实现长期目标,又能灵活调整短期目标和指标。不把理论当作教条,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参与国际经济,能够依据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随后的资本主义世界衰退等外部冲击调整政策。因此,我们看到中国政府随后调整了五年计划以保护本国经济和人民。

三、中国共产党对人类进步及世界社会主义的贡献

    在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人类进步、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斗争的贡献有很大的差别。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提振了全世界共产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和反帝主义者的士气和战斗性。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参战,阻止了帝国主义摧毁平壤的共产主义政权。在持续20多年的越南战争中,中国也曾提供了慷慨援助。在联合国等国际舞台上,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立场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世界各地的和平支持者也迫切希望在不损害中国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找到支持国际核裁军和全面禁止核武器的方法。

当前,我们正处于帝国主义的新自由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在一系列金融冲击中凸显,最终导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国际经济衰退。所有这些都戏剧性地证实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和交换模式不能解决贫困、周期性危机、社会异化和压迫等长期性问题。自那时起,世界形势急剧变化。美帝国主义承诺的和平与繁荣的“新世界秩序”并未到来,取而代之的是全球性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和环境危机。同时,资本主义不计后果地破坏人类与自然界有机联系而引发的新型流行病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

各国存在差异,但共居同一星球,我们同呼吸、同命运,必须共同寻求解决办法。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积极应对这一局面,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寻求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实现雄心勃勃的碳减排目标,参与医疗和科技领域的合作项目。中国越来越多地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向那些在帝国主义压力下努力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提供切实援助,实现互利共赢。英国和全世界的共产党人为之高兴和自豪。

中国的这些国际发展政策有助于各国在不依赖资本主义国家投资和市场的情况下实现本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那些走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因而可能面临严厉的经济、政治甚至军事制裁的国家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中国共产党有实力、有远见、有能力在21世纪实现自己的目标。特别是当中国共产党强调中央计划和公有制在经济关键领域的重要作用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可以从中国的发展中获得力量和声望。鉴于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贡献,英国共产党热诚欢迎中国共产党更多地参与到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中来。目前,中国派代表参加会议筹备和协调工作,这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这一共同事业的承诺,预示着社会主义美好的未来。此外,中国共产党如此全面地、认真地与各种规模和影响力的共产党(包括英国共产党等相对较小的共产党)交往,也非常值得称道。

四、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深刻启示

    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最深刻的教训,就是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及执政党,偏离了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与美国为首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对抗的条件下,这些背离所产生的影响更为深远。苏联发展中的政治异化、对执政党不信任、缺乏技术进步、生产瓶颈和短缺、不能满足人民的真正需要、浪费性生产过剩、任意使用国家权力、资源过分集中于军事资源等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和纠正。这些问题同样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这当中最深刻的教训就是各国共产党必须坚定不移地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执政党意识形态堕落退化会导致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犬儒主义和野心家的滋生。由于用教条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些倾向要么被掩盖,要么肆意蔓延。尤其是在运用于社会主义及其发展时,辩证唯物主义的公开真诚客观的调查和分析方法退化了。

所有这一切再次说明:共产党必须从具体条件出发,在社会各个层面不断学习、讨论和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这还必须包括审视现有的评估、政策和口号,以及任何积极的、现实的替代方案,同时不破坏围绕民主协商立场采取行动的统一性。

五、英中两国共产党关系的历史与未来

    在1949年之前的几十年里,英国共产党积极声援中国共产党。20世纪20年代中期,英国共产党奠基人汤姆·曼恩(Tom Mann)与工会联盟发起了“放开中国”(Hands Off China)运动,集结了英国各地80多个地方委员会的左翼活动人士。这场运动呼吁结束英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领土让步,主张所有外国武装力量撤出中国;承认中国国家主权和独立;提出英中两国劳工运动密切合作。曼恩作为国际工会运动的传奇人物,于1927年率领红色国际工会(Profitern)的一个小型代表团访华。他访问了武汉和上海,出席了工会和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并会见了宋庆龄。在英国占领军到达前不久,曼恩抵达香港,带领码头工人和国民党“左派”士兵举行了反侵略的大规模游行。为此,他被英国议会和《泰晤士报》斥为“叛徒”。随后,他担任红色国际工会亚太地区负责人,负责为中国秘密工会运动提供援助。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反帝同盟(The League Against Imperialism)英国分部的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者继续推进团结工作。他们反对英国政府给国民党提供武装,反对英国从1931年起配合日本对中国满洲里的残酷军事占领,甚至试图阻止军舰离开英国港口驶往日本。

1931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阿瑟·克莱格(Arthur Clegg)等英国共产党人、社会主义者和进步人士成立了“中国运动委员会”(China Campaign Committee)。在接下来的十年间,该委员会通过组织会议、出版手册、游说政治家和发起请愿,宣传中国人民在文化、科学、农业、工业合作社和学生运动等领域的历史、成就和斗争。英国的《每日工人报》(Daily Worker)和其他共产主义报刊对这些活动和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统一的斗争进行了广泛报道。该报驻中国首席记者艾伦·温宁顿(Alan Winnington)见证了北平和平解放,并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革命胜利后,他继续报道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报道内容近及城市,远达云南的森林和四川凉山地区。

此外,自1949年起,英国共产党人还在英中友好协会(British.China Friendship Association)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反对美英官方政策的同时,促进了两国的文化、学术和科学合作。

在经历党内分裂后,英国共产党于1988年重新成立。我们重建国际工作的内容之一,是发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伦敦大使馆的友好关系。1997年,英国共产党代表团受邀访华,开启了两党关系新时代。随后,在2006年、2011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和中国媒体代表团也相继访英,在英国共产党总部、马克思纪念图书馆和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等地举行了系列活动。英国共产党对两党之间以及与中联部、中国驻英大使馆和中国驻英媒体之间的这种友好的建设性关系倍感欣慰。

在党纲《英国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指导下,英国共产党的日报《晨星报》(Morning Star)经常登载介绍中国政策及发展的报道和专题文章。新一期的相关报道广泛阐述了对中国发展前景的积极评价。

总而言之,百年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和平事业的伟大贡献主要体现在:第一,中国自1949以来的发展已经证明,各国及其人民完全可以在不受帝国主义统治的情况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第二,中国对朝鲜人民和越南人民的援助,遏制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的军事侵略,为捍卫国家主权与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是国际舞台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倡导者;第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有能力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施以援手,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在英国和世界各地的朋友期待中国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潜力,在应对饥饿、贫困、疾病、全球变暖和战争等国际挑战所需的全球努力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罗伯特·格里菲斯(Robert Griffiths),英国共产党总书记

译者:李鑫,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石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