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集锦 > 海外政要学人看中国 > 重点推荐

鸠山由纪夫:友爱精神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鸠山由纪夫 |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1日 |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22-01-21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当今国际社会在外交及安全保障上最大的问题要数中美矛盾的激化。我认为,根本原因是美国和中国的“力量接近”。

不妨试着想想看,在中美邦交正常化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中国的价值观与现在相去甚远,但或许是为了获得国内舆论和同盟国的支持,当前美中矛盾在美国似乎更倾向于被定义为一种“民主主义对威权主义”的意识形态对立。前几天,美国政府决定不派遣官方代表团出席北京冬奥会,进行所谓的“外交抵制”,特意强调不同的价值观。在作为和平盛典的奥运会上煽动对立,这一行为是完全错误的。拜登政府组织的“民主峰会”同样可以被看作是强调价值观差异的举动。我认为,谦虚地讨论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才是更有意义的事情。例如网络社会中的虚假新闻横行,或是民族主义过激化等。

我非常明确地反对将民主当作外交工具,对于美国的同盟国和伙伴国来说,与美国一起行动可以强化对中国的发言能力,这一点我不否认。但是在美国和中国之间“选边站”既不现实也违反我们的国家利益。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很正常,但是因此去攻击对方,聚集同样想法的人提高自己的气势,这绝不是外交的正确做法。我相信,追求价值观不同的国家之间如何顺利交往才是真正的外交。

美国和中国之间有竞争不要紧,国与国之间本来就存在竞争关系。但是作为大前提,如果各国没有最低限度的宽容精神,世界就会变得很糟糕。无论是特朗普政府还是拜登政府,在这一问题上都很危险。美国以死板的形式大肆宣扬美国式的民主和人权,只想和忠实于其价值观的国家搞好关系,排除其他国家,这样的做法会加深对立和混乱。

当然,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现在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和“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FOIP)战略也是排他性的包围。如果这样的状况持续下去,中美矛盾激化,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都会卷入其中,其后果很可能会损害世界的安定和繁荣,这是最令我担心的。

我们应该选择跨越价值观差异的“共存外交”之路,换一种说法就是“友爱外交”。美国政府应该坚持基于传统解释的“一个中国”政策,不仅用语言,而且要用行动来表示。对于日本的执政党,我也是同样的看法。

最近,安倍晋三特意线上参加了台湾智库的活动,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进而是“日美同盟有事”。这一发言难道不是在煽动台湾独立吗?其结果可能会将事态引向大家都想避免发生的方向,可能会给日本、中国、亚洲乃至世界带来悲惨的影响。或许以安倍的能力还无法考虑到这么远吧。在首相之位时,安倍作为日本的领导人,需要顾全大局,这似乎抑制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在离开首相位置的现在,他终于暴露出了任性的本质。

在经济和技术方面,中美之间的矛盾也在激化。例如在信息通信领域,美国不想容忍中国的技术优势,所以联合了与其接近的国家,试图限制中国企业的发展。如果美国和中国在信息通信领域各自发展,将来势必会出现不同的技术标准,就会给消费者和企业带来经济上的不利影响,同样,世界局势也会变得非常不稳定。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中美有必要合作制定关于高科技通信设备的技术标准和网络安全相关的世界标准,另外也应该设立监视其基准是否被遵守的国际性机构。为了排除以本国为中心的保护主义,有必要在WTO这样的国际组织协调下发展开放的贸易系统,但是今时今日WTO的机能欠缺引人注目,推动WTO的进一步改革已是刻不容缓的课题。

东盟十国及其自贸协定合作伙伴中日韩澳新五国之间缔结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从2022年1月1日开始生效,对此我寄予厚望。另外,中国已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我希望中国能够尽早满足加入条件。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可以使CPTPP成为补充WTO的高自由贸易标准的有效平台。

友爱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承认彼此的不同,加深理解;建立起发挥各自长处、弥补缺点、互相帮助的社会,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扶助的精神,就是友爱精神。地球环境问题和疫情对策等也是很难由一个国家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在友爱精神下开展跨越国界隔阂的合作。我之所以提倡建立东亚共同体,也是基于这个考虑,我相信这与习近平主席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想法有所关联。也许听起来像反论,但我认为正是因为中美矛盾激化,东亚共同体构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意义反而变得更重大了。欧盟的基础是从煤炭、钢铁的共同管理和贸易方面开始的,其支撑是欧洲“不战共同体”的思想。东亚共同体构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最终也包含着将东亚变为“不战共同体”的目标。

当然,亚洲不会一下子就形成共同体,亚洲也不需要和现在的欧盟一样。但我们应该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扶助的友爱精神下,在东亚设立一个可以经常探讨交流的场所,主题可以是经济、贸易、金融、教育、文化、环境、能源,还有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携手抗疫等议题。在此基础上,尝试制定一些共通的规则,并将其付诸实行。

(作者系鸠山由纪夫,本文为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2021年12月第四届“清华会讲”上的发言)

(来源:日本前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