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集锦 > 海外政要学人看中国 > 重点推荐

马哈茂德·阿拉姆:了解中国基本价值观才能更好读懂中国

作者:马哈茂德·阿拉姆 |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03日 | 来源:理论网-学习时报-2022-06-03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埃及和埃及人民把中国和中国人民看作是同属古文明大家庭的一员。这些古文明奠定了人类文明的基础,具有许多共通之处且彼此相互欣赏。它们创造了以埃及金字塔和中国长城为代表的众多文物古迹,以及全世界都歆羡的知识。自公元7世纪的唐朝起,中国就通过丝绸之路与阿拉伯、中东和穆斯林国家保持着经常性交流,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来自阿拉伯地区、波斯地区和中亚地区的人们向中国派驻使节、向中国迁移、在中国定居。福建省世茂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有许多展品讲述了当时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交流的故事。因为伊斯兰文化和平的交流传统,当时的中国人民称赞其在交流过程中体现的纯洁与正直。我们非常钦佩中国在共识基础上复兴和发展文明交流层面发挥的带头作用,这些努力恰逢中国在现代史上各个领域都取得瞩目成就的一个阶段,涵盖社会、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等层面,中国也因此成为了公认的世界大国。

要理解并讲述中国故事,人们必须明白今天的中国从何而来,多了解中国深厚的历史并从历史发展中理解中国的努力是真实的、诚恳的。以当时的全球标准来看,直到17世纪,中国都是世界舞台上最强大的贸易国之一。正是中国向西方出口的瓷器、丝绸和茶叶,引起了西方对中国的兴趣。中国的出口贸易得益于国内完善、先进的农业、灌溉、交通和科技体系,科技发展催生了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中国曾经还拥有强大的造船能力。1421年,在明朝皇帝朱棣的统治下,中国造出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船队之一。这支船队在郑和的指挥下,一路驶至东非海岸。一些学者甚至声称,船队通过地中海经埃及到达了南欧。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当时没有对舰队造访过的国家和地区实施任何侵略或殖民。

此外,要想更好地读懂中国,我们应该了解中国基本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决定了中国的文化和人民同外部的关系与交流,遵循着孔子、老子等伟大哲学家的教导和智慧。这些价值观塑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人民的民族认同与民族心理。这些价值观包括和谐、仁、义、礼、信、忠、孝,主导着中国的治国理念、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中国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动。和谐意味着物与物之间得当、平衡的协调和相互尊重,不管是在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还是不同民族、宗教和文化之间。但和谐并不强求一致,而是提倡多样性并通过多样性创造新的事物,强调和而不同、相得益彰。中国的外交政策就是上述价值观的明确体现,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领导人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遵循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现在,少数西方国家将中国成长为全球大国视作一个它们必须遏制的挑战,但大多数国家则将中国的发展视为一个构建更加平衡的全球新秩序的机遇。这一秩序以国家间和谐、互不干涉和相互尊重为基础。中国以实际行动为构建公平有序的国际治理秩序作出了贡献。

我们的世界在过去几年经历的一切,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波及全球,恐怖主义甚至网络犯罪的威胁无处不在,这一切毫无疑问地证明,世界各国是时候摒弃私利,真诚合作,以确保人类在这个星球上得以生存繁衍。我希望所有文明之间实现真正的互鉴交流、以史为鉴,从我们的文明中汲取智慧,塑造一个全新的基于商定原则的全球秩序。

中国在历史上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尽管由于一些内部和外部因素,中国经历过一段羸弱和衰落时期,但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它又一次踏上征程、重建文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为宗旨,实行改革开放,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取得了举世瞩目和前所未有的成就。现在,这个伟大的国家向世界伸出了邀请的双手,与世界一道在新时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希望我们都能参与其中。

  (本文节选自作者在第六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的发言,题目为编者所加)

(来源:《 学习时报 》2022年06月03日 第 A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