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前沿

空军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贡献

作者:空军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 |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4日 | 来源:求是网-《红旗文稿》2025/17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深刻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贡献,铭记苦难的烽火岁月,珍惜血染的胜利成果,从中汲取前进的动力与智慧,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影响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和走向

在这场关乎世界和平、人类命运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影响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和走向,是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

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20世纪30年代,德国、意大利、日本组成法西斯“轴心国”,妄图以侵略战争为手段,把法西斯黑暗制度推行于全世界。在整个世界面临危难、人类面临法西斯暴政统治的时候,任何一个国家为反抗法西斯侵略而战,就具有了双重的历史涵义:既是为国家主权、民族解放而战,也是为人类避免法西斯暴政统治而战。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这是其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开端,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局部战争的起点。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公开进兵中国,其目的是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号召全中国人民迅速动员武装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从此,中国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2年1月,日本法西斯又在上海挑起战争。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面对日军三次增兵总数约10万人的疯狂侵犯,血战30余日,进行了英勇的一·二八淞沪抗战。1933年3月至5月,日军侵犯长城一线,中国军队用劣势装备在长城的义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地与日军展开激战。为抗击日军进占察东,1933年5月至7月,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进行察东作战,收复失地。1936年11月,中国绥远驻军抗击日军向绥东的进攻,取得收复重镇百灵庙和大庙的胜利。1937年7月7日,以炮轰宛平县城和进攻卢沟桥为标志,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把战火扩大到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奋起抗击,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在日本战略进攻、中国战略防御期间,中日双方投入总兵力达400余万人,战线长达1800多公里,战火遍及中国十多个省区,战区面积约160万平方公里,中国直接和间接卷入战争的人口达4亿之多。

推动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国际性的战争,建立广泛的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胜德、意、日侵略者的重要保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也是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为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不仅促成并始终坚持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一贯致力于建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早在1937年3月,毛泽东同志接受美国记者史沫特莱采访时就提到,我们主张中、英、美、法、苏建立太平洋联合战线,否则有被敌人各个击破的危险。1938年4月1日,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抗战建国纲领》,提出“联合世界上同情于我之国家及民族,为世界之和平与正义共同奋斗”,“联合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之势力,制止日本侵略,树立并保障东亚之永久和平”的战时外交方针。1939年2月,中国向美、英、法、苏呼吁立即与中国共同行动,开展具有同盟性质的政治、军事、经济合作。1941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组织召开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会,会议决定成立“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联盟”,团结各方力量共同打击法西斯主义,为东方各民族的自由平等与解放而努力奋斗。1942年1月1日,由中、美、英、苏4国领衔,全球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这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中国人民以自己10余年反抗日本法西斯的英勇奋战,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作出重大贡献。

二、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战场是亚太地区盟军的重要战略支点和后方基地,是最终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中国抗战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配合了欧洲战场和亚洲其他地区的战略行动,制约和打乱了日本法西斯与德、意法西斯战略配合的企图,对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规模空前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兵力,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抗战牵制打击了日本陆军的主力精锐兵团。七七事变后,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和行动,中国由此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并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按住了日本兵力有限这个“死穴”,长期牵制日本陆军主力,使其兵力运用始终处于捉襟见肘的窘境,不断干扰日本既定的战争节奏,不但使法西斯集团未能在侵略扩张上“密切合作”,而且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与联合。1937年冬,日本陆军24个师团中有21个师团在中国战场;1938年冬,日军陆军34个师团中有32个师团在中国战场;1939年冬,日本陆军41个师团中有34个师团在中国战场;1940年冬,日本陆军49个师团中有38个师团在中国战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仍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牵制着日本半数以上的陆军。日本投降前,日军在中国战场兵力为186万人,其海外总兵力358万人,在华兵力占其海外总兵力的50%以上。日本投降后,东方主战场接受了128万投降的日军士兵,占当时日军海外投降总兵力的50%以上。抗战时期,中国军民共歼灭日军150余万人,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总数的70%以上。战后日本战史书籍指出,“在对美英开战后,日本陆军主要战场在客观上仍然是中国大陆”,“日本陆军的主力仍然被死死钉在中国战场上,寸步难移”。

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遏制了日军扩张势头。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人民共同的事业。中国人民以自身的英勇抗战,捆住了日本法西斯的手脚,打乱了德日法西斯的战略协同计划,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提供了坚固的战略支撑,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法西斯将侵略战争推向全球,硝烟战火笼罩世界。此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已独立进行了10年,全面抗战也已经进行4年多时间。在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节节抗击,英勇作战,实施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役行动,遏制了日军的进攻势头。在敌后战场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将日本占领区变成了对日作战的重要战场,逐步成为坚持抗战、持久抗战的主力军。仅在战略相持阶段的前两年,敌后战场就抗击了60%左右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内线外线相互支撑,构成了对日军的前后夹击战略态势,把日军死死拖在中国,使它既不能迅速灭亡中国,也不能把更多兵力投放到其他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直接的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的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中国的持久抗战有力策应了盟军作战。日本走上帝国主义道路后确立的总战略是争霸世界,他们的侵略野心不止于灭亡中国,还包括攻占苏联远东地区的北进战略,占领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地区的南进战略,进军印度、印度洋的西进战略。中国的持久抗战,遏止了日本侵犯西伯利亚的北进计划,使苏联得以避免两线作战;牵制和推迟了日本进攻南洋的南进步伐,粉碎了日本与德意法西斯东西对进、称霸全球的战略图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等同盟国决定实施“先欧后亚”战略,集中力量首先打败德国。但这一战略的实施,有一个重要前提,即在对日作战方面必须保持亚洲、太平洋战场局势的稳定,这就更加凸显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战略地位。由此,同盟国设立了中国战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紧密融为一体。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极大削弱了日军能够用于太平洋战场作战的兵力,有力策应了盟军的作战。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人民在持久抗战中逐渐夺取了战争主动权,转入对日军的战略反攻,使战争形势向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也从根本上解除了同盟国实施“先欧后亚”战略的后顾之忧。中国战场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战略基地,为同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有力支援了同盟国的反法西斯斗争。

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抗日战争胜利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历史逻辑,为我们进一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遵循。

捍卫抗战胜利成果,筑牢和平发展之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作为世界上唯一将和平发展写入宪法和执政党党章、上升为国家意志的大国,中国始终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捍卫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面对新的时代潮流和历史使命,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热爱和平、珍惜和平,把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坚守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底线,对侵犯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行为进行有力回击。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汇聚民族奋进力量。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的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更好凝聚团结奋斗的力量;发扬斗争精神,锐意开拓进取,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广大青少年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

维护战后国际秩序,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在二战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同反法西斯同盟重要成员一道,共商成立联合国,共同制定联合国宪章,开启了各国共建和平、共谋发展的新篇章。然而,80年后的今天,个别国家大搞本国优先、强权霸凌,企图以单边主义取代多边主义,以所谓自定规则取代战后国际秩序,使联合国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历史和现实深刻启示,唯有维护现行国际秩序,才能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作为二战主要战胜国和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中国始终是正确二战史观的捍卫者、现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真正多边主义的践行者。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和维护联合国权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光明未来而不懈努力。

(执笔:蔡雪芹、危立平)

(来源:《红旗文稿》2025/17)